棄教鞭 從農趣 青農魏宗淇和他的「一群農夫」
刊登日:109-03-25  點閱:1614
青農魏宗淇

青農魏宗淇

  在不景氣的現代社會中,擁有教職的「鐵飯碗」收入高且穩定,人人稱羨;而務農很辛苦,看天吃飯,一個風災便能毀掉幾個月來的心血,若聽聞有人放棄教職,返鄉從農,一定會覺得匪夷所思,不可置信。而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專案輔導的青農—魏宗淇先生,棄教鞭,人生峰迴路轉,在農業領域中開創了另一條康莊大道。
  已屆不惑之年的魏宗淇,有著臺北教育大學體育碩士的高學歷,在臺北擔任教職14個年頭,收入穩定;但北部環境品質對家人健康的影響,加上父母親年紀漸長,為了家人的健康與親情呼喚,讓他決定回到故鄉臺南白河,開創事業,在魏家兩百年來耕耘的土地上,尋找自己的根,創立「一群農夫」品牌。面對農業這個高門檻的工作,宗淇在土地、資金取得、人力技術等各層面,都先做足了功課,而非貿然投入。但農村人力缺乏是亟需解決的問題,宗淇經營農場耕地面積達八公頃,初期親力親為,從作物栽培到行銷販售一手包辦,常累得人仰馬翻,讓他深刻了解到農業無法「單打獨鬥」;為此,宗淇成立「群農工作室」,給予有興趣從農的青年土地、技術等資源,讓他們有舞台發揮,培養對農業有理想、志趣的生力軍,建立一個互助共榮的團隊,也稍解求才之渴。
  宗淇經營農場面積廣大,作物多樣,主要作物有稻米、柳丁、蓮子…等,在稻米方面,由兩種米混合成六種變化,更開發玄米茶品項及禮盒包裝,給消費者更多樣化的選擇。柳丁則採用草生栽培,加上「友善耕作」,果園環境處處可見鳥類幼雛及昆蟲,幸運的話還能見到野兔,生意盎然,農藥殘留檢驗皆為N.D未檢出,並有吉園圃及臺灣農產品追溯「掛保證」,讓消費者了解生產過程,安心選購。而白河又有「蓮鄉」之稱,盛產蓮子與蓮藕,在以往蓮子總是用人力要去膜去芯,需要極佳的「眼力」,作工繁複,在人口老化的農村,實在是一項負擔,而宗淇認為蓮膜蓮芯如同糙米的胚芽,有著豐富的營養,在蓮子製作上便保留原味,省下人力,也能嘗到苦中帶甘的特殊風味。
  在行銷通路上,宗淇設立網路平台並使用LINE、FACEBOOK雙管齊下,利用故事行銷方式,以動人的文采,讓消費者能了解農場生產實況、從農故事與理念;另外產品也在Super Buy 、臺灣好農等電商平台販售,提高能見度;在星期六、日與國定假日,宗淇在國道三號的東山服務區「道農市集」販售,讓台灣各地的旅客,能享用來自白河的豐碩農產與好味道。農場也不定期舉辦農事體驗與採果樂,讓蒞臨農場的消費者,了解「由產地到餐桌」的過程,進而連結到對土地的情感,能對每天所食用的農產品心存感激,達到食農教育的目的。
  兩年的青年農民專案輔導中,宗淇表示在臺南場輔導工作小組的陪伴下,不論是技術層面、通路銷售及品牌建立,讓當時尚在草創階段的農場,受惠良多,協助穩定經營;陪伴師許應哲先生,也給予許多品牌經營方向與反思,在行銷通路方面也功不可沒,宗淇認為陪伴輔導師制度,是青農輔導的重要環節。未來的經營目標,宗淇希望一步一腳印,做好每一件小事,不僅要提升作物品質,在維持穩定生產上,也還有努力的空間。希望宗淇的務農歷程,能讓社會大眾了解農業的本質,也給予準備要投入農業的青年一些借鏡和鼓勵。

回上一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