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科技專長與新世代優勢 青年農民蘇建鈞為自己與農業尋找新契機
刊登日:109-07-24  點閱:1422
青農蘇建鈞

青農蘇建鈞

一股青年返鄉或回到土地上務農的暖流正在茁壯

  近年來,青年農民返鄉務農打拚出好成績的報導時有所見,替臺灣的農業注入希望。七年級生的青年農民蘇建鈞,臺南善化出身,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學系」,因為在大學時代有機會到美國參訪、學習,體會到農業是一個國家的立基之本,而臺灣更是以農業起步發展至今,後續的發酵讓他萌生務農的想法。加之有父親經營 的「臺南善化雜糧生產合作社」背景影響,蘇建鈞畢業後加入其行列,當起「大佃農」。

臺灣農業現況與青年返鄉面臨的挑戰

  隨著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與世界各國簽訂各項貿易協定, 特別是當前最大的世界市場-中國,必須互相開放部分農產品進出口,進而劇烈影響了國內的農產品市場。

  因應產業結構調整,政府推行農地休耕補貼政策,卻讓有心的投資客購買農地行「假農民實領補助」,而真正想從事農業的一般民眾卻很難購買或租賃農地。加上有心人哄抬地價,青年農民要入手一塊土地進行耕作是最難的起頭,新世代鳳梨青農楊宇帆曾於一場分享會上表示「農夫沒有農地根本什麼事也不用玩」。即使以租賃方式解決 了土地問題,青年人投入農業不論是否具家族背景,「是否延續傳統的農業經營模式」以及龐大繁雜的農業經營學,才是最根本挑戰。除了農業有與自然為伍的本質,栽種技術知識學海無涯外,管理、銷售上的經營之道,與當地農夫、產業伙伴、客戶的互動,無疑更是社會學的歷練,樣樣都要將現代農夫推向一個「全才」的角色。

新一代農民的優勢-不斷電地充實自己,結合大學所學專長應用在農業經營上

  除了「年輕」擁有的體力及時間成本是籌碼外,青年農民其實擁有更多的優勢。蘇建鈞先生目前租賃兩公頃的農地,從事水稻及有機雜糧的種植。對於作物的選擇,水稻是華人世界的重要主食,不過在全球能源危機增加,面對進口食物成本上升帶動對糧食自主率的影響 (臺灣目前的糧食自給率僅31%∼32%),以及食安問題的逐年增加,除了投資眼光,也是承接心態與意願,讓青農蘇建鈞投入有機雜糧種植,並透過網路以獲得更即時、更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有效解決問題。

  大學念的是材料與光電,對電腦、程式設計與資訊管理也有涉獵的蘇建鈞,自己規劃建立一套「行動雲端企業規劃」APP,以掌握、集結即時的農地情資。同時運用社群網路,與民眾建立關係,了解顧客的想法與需求,以掌握市場脈動。青年農民擁有不同的領域背景,如建築、藝 術、資訊、管理⋯等,若能善加運用各種創意思維,則能在經營、行銷上有新的活力,提昇農業產值。

確定自己的定位與方向,追求穩定的經營、獲利

  蘇建鈞目前及未來將持續參加各種農產貿易相關學程、企業專班,到各區農改場上課吸收知識,包含農產品加工這一類的課程,不斷地充實自己,期望能由一級產業衍生、帶動二、三級產業鏈,成為六級農業,為自己與臺灣的農業加值。

回上一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