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綺回鄉務農 起步重返蘆筍王國
刊登日:106-12-15  點閱:4869
陳秋綺希望從家中田地開始,讓六腳的蘆筍產業慢慢回來。(圖片提供/陳秋綺)

陳秋綺希望從家中田地開始,讓六腳的蘆筍產業慢慢回來。(圖片提供/陳秋綺)

  印有身材曼妙女郎的津津蘆筍汁罐身,勾起人們的回憶──那個年代,臺灣蘆筍出口量數一數二;而嘉義沿海地區,如六腳鄉、新港鄉一帶,因屬沙地而適種蘆筍,幾乎整個地區滿布蘆筍田區,當時還有「蘆筍王國」的美名。直到幾年前一場大颱風,六腳鄉抽水系統故障、排水不及,不耐泡水的蘆筍損失慘重;加上蘆筍有「自毒作用」,栽種過的土壤往往會限制未來蘆筍的生長,因此,這一地區的蘆筍幾乎「絕跡」。同時,現在臺灣蘆筍約有七成得依賴進口。

  103年,住在六腳鄉的陳秋綺決心返家,協助家中農業,也順勢踏上復育蘆筍之路。「我從高中畢業就住外面,現在剩下二老在家,覺得該輪到自己回來了,沒想到回來後遇到的衝擊滿大的。」她說,爸爸認為她是在外面「混不下去」才回家,也不希望下一代從農,因此,一開始只願給她一小塊地嘗試,「我原本以為他會教我,結果沒有,我知道,他其實希望我快點退出。」

  頭一年,陳秋綺運用家中舊設施栽種小番茄,但因她對農業不熟悉,且小番茄需要許多人工;加上她得邊照顧家人、又照顧農園,導致蠟燭兩頭燒,收成卻不如預期。警覺到這樣行不通,第二年,她開始上課、找資料,也加入青農聯誼會,「回到農村,我才發現農業很傳統,一個單身女性要從農,周圍的人不一定願意教你;但在團體裡,很多人都願意分享。」她笑說,其他青農與她的交流,其實就是讓她持之以恆的最大鼓舞,「這樣比較起來,我比上一代幸運多了!」

  後來,陳秋綺因為「種什麼都被線蟲收走」,才思考舊設施較矮而熱,而想改種原本六腳大宗的蘆筍──它既沒那麼怕熱,也不怕線蟲,更好的是,她這塊地還沒種過蘆筍。她四處尋找改良場專家、老師,並上網搜尋公開資訊;同時,也堅持要以更健康的方式種植,因此多次和家人爭執、溝通;而為了保持蘆筍的品質,她往往一大早就開始工作、採收,「蘆筍葉子像羽毛,清晨都會有露珠,又陽光曬到閃閃發亮,真的很漂亮」。直到隔年,她託媽媽到村落市場賣她的蘆筍,她發現自己的作物竟然供不應求。

  「很多人主動來買,或是買來煮給返鄉的兒女吃。甚至有人來我家堵我,要買蘆筍。」陳秋綺說,很多人買蘆筍時,會聊他們那一代種蘆筍的樣子,甚至回到餐桌上跟家人交流共同的回憶,「這種感動常常讓我很想哭,也是我當初完全沒想到的事情。」同時,這樣的成功也給她極大信心,而在鄰近地區也有許多老設施,她希望自己先站出來推廣種蘆筍,且不用改建設施,同樣能種出細皮嫩肉的好蘆筍。

  陳秋綺笑說,今年有幾位親戚也開始種了,「有人做下去,別人看到成果,後面就會跟上來。」她謙虛地說,自己沒有比較厲害,只是做得比較前面,期待更多人交流、把品質故起來,讓蘆筍在這一帶再度揚名。

 
回上一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