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濱金剛山下的百大青農
刊登日:110-01-25  點閱:1208
青農林張凱耀在展售會場

青農林張凱耀在展售會場

       長濱鄉依山面海,是東海岸以阿美族為主的鄉鎮之一。農業經營以水稻為大宗,種植面積曾多達五百多公頃。而今因農村人口外流、老化,這裡的良田沃土逐漸荒廢。

       阿美族青農林張凱耀從小居住於長濱社區,長大後像大多數臺東人一樣,都選擇離家打拼。凱耀在2010年因傷中斷了成為棒球投手的生涯規劃,乃回到故鄉長濱。起初,他對於未來的人生方向仍一片迷惘。在一個春日午後,偶然聽到鄰居跟家人的閒聊對話:「農地都整理好了,小孩子還是都不回來,不如把田拿去賣了,錢拿去換酒,喝光也開心」。雖是玩笑話,但在凱耀的心裡,不斷的迴盪並產生巨大的波瀾。想像那從小熟悉的稻香,美麗的農田,因為人力外流,逐漸荒蕪而遭變賣,更想到水田種出一棟棟屋舍的可怕畫面,直覺「要努力做些什麼來守護這片故鄉的好山好水」,這個想法開始在凱耀心裡生根、萌芽。

       凱耀家裡的田位在金剛山腳下,對農事操作尚不熟悉的他,只想著如何讓農地不再閒置,因此先從最熟悉的作物─水稻開始著手。這裡好山好水,沒有PM2.5及工業廢棄物的汙染,連農藥店都沒有,再加上民眾逐漸重視食安與環境保護議題,因此凱耀一開始就採取不施用化學農藥的友善環境耕作方式來生產水稻。

       凱耀笑說他自己是一代農,起初家人都以務農太辛苦而反對他從農。沒有務農經驗的他,一切都得從頭摸索,由於不了解長濱的土壤特質,第一天下田就卡關,連耕耘機也無法順利操作。回想從2012年務農至今,前三年半都是拿時間換取經驗,最慘的時候一度還真的沒飯吃,每當失意的時候,就會去支持他的三叔公家,沉澱心情。

       2014年因緣際會下,凱耀加入臺東縣青年農民聯誼會,開始學習展售、行銷及包裝等課程,這也是長濱金剛米品牌誕生的契機。在聯誼會的社交群組中,青農互相交流資訊、分享創業經驗與甘苦,也互道早安,讓總是孤軍奮戰的凱耀,感到沒有那麼寂寞了─原來不是只有他一個人5點就起來工作啊!在創立「長濱金剛米」品牌後,各場展售會上均獲得不錯的迴響,產銷運作也逐漸上軌道。他也把握水保局「農業生產力4.0」計畫推動的機會,讓金剛米上架到「台灣好農」及「挺農易」等電子商務平台,增加不同的銷售通路與曝光機會。

       2016年長濱鄉舉辦第一屆金剛馬拉松比賽,賽事讓更多人注意到長濱金剛大道這條稻浪、海浪相連到天邊的絕美秘境,「金剛米」的名聲也跟著不脛而走。金剛山腳下的水田,生態豐富,也是山豬、獼猴等動物的遊樂場,加上山邊負泥蟲的密度也高,對水稻產量造成相當的危害。凱耀在這年入選第三屆百大青年農民,透過青農輔導計畫,兩位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的陪伴師依據凱耀水稻田栽培管理的實際情況與問題,提供適當的協助與建議,凱耀現在已經可以更精準地掌握水稻生育期管理時機,也能依土壤營養診斷結果去調整肥料的投入量,靠山邊水田有負泥蟲問題,採就地取材,利用田邊的竹子將水稻葉片上的蟲子掃落,蟲害也可及時控制。水稻產量扣掉被山豬收走的,已從每公頃2.5噸,提升到4噸。凱耀的水田更在2018年取得綠色保育標章,這對他在生產與生態環境之間取得平衡的努力與堅持,是個大大的肯定。

       目前凱耀的金剛米有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生產面積增加至5公頃。有了一定的產量後,凱耀也積極著手稻米的二級加工產品的開發,並尋求合作的通路商,希望創造更多產品價值。

       樂天開朗的凱耀說,務農真的很辛苦,特別是在眾人不看好的情況下,初期承受相當的壓力,也有想放棄的念頭,但振興家園的使命,一直推動著他向前,並帶著「年輕就是我的本錢」的拚勁,不斷摸索、學習,積極尋求方法與資源。所謂天助自助者,凱耀把握住很多的機會與幫助,目前以穩健、踏實的步伐朝著目標前進,更自詡可以作為一個「領頭金剛」,一個創業過程的範本,讓更多躊躇不前的外地遊子,帶著信心和自己的一身本領回家打拼,無論是務農、烘焙或餐飲業等等,各種異業結合的可能性,可以成為源源不絕的活力,讓長濱產業蓬勃發展。

資料來源: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回上一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