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苑裡青農故事 林志豪
刊登日:110-12-06  點閱:1626
90後—苑裡青農林志豪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一片天

90後—苑裡青農林志豪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一片天

  八年級生林志豪自景觀設計系畢業後,從事了幾年和所學相關的工作,然而日復一日重複著相同的工作,讓他開始思考:關於職涯,還有沒有別種可能性?揮別受薪階級,他重拾自己的人生方向盤,看似獲得巨大的自由,卻也背負更多的責任,身上的擔子又更沈重了。
  在四年的農夫職涯當中,林志豪首先遇到的第一道難題是「看天吃飯」,這幾乎是所有從事一級產業的共同痛點。「只要遇到天災,日子就很難過,像是去年(2020年10月)遇上旱災缺水的情況,我們就只能停灌,沒有別的選擇。」林志豪說。
  雖然政府提出停灌補助,但他並非地主身分,耕地都是向其他農民承租,所以這波補助措施對他而言,沒有起到太大的補償作用。同時這件事也帶到了另一個議題,沒有自耕地的青年農民,雖然是實耕者,卻因為沒有土地所有權,有時會變成紓困孤兒,特別在旱魃為虐時,更是感到雪上加霜。
  由於目前種稻的收益還不足以支撐生計,因此林志豪還有其他工作,例如代耕、代灑農藥及肥料,農閒時還會接案做些景觀設計的工作。談起一天的生活作息,林志豪說:「其實每天都過得很忙,早上4、5點開始工作到10點,下午2點又繼續上工。如果有時間就去巡一下田水,忙到都沒時間更新粉絲團了。」
  林志豪所創立的「90後—苑裡青農故事」粉絲團好一陣子沒有分享新消息,農夫生活遠比一般人想像的還要忙碌,如果還要分神去做「自產自銷」更不容易,所以林志豪的稻米大部分是讓糧商或農會收購,只有一小部分是自己在網購平臺上販售。
  「原本我種了大概七、八甲地,後來因為地主要把地收回去,所以現在只剩大約三甲地了,如果有機會還是希望可以種多一點。」這番話道盡所有佃農的心聲,除了看天吃飯之外,連耕地承租都有許多不確定性。即使言談中透漏些許對現實條件的無奈,但林志豪也在思考其他可能性,例如朝向精緻農業,種植食用花等。
  他也會和苑裡在地青農團體「苑裡不一樣」交流情報、分享心得,或是一起籌辦、參與各種餐桌活動,例如專屬苗栗海線鄉鎮的「慢魚計畫」活動,能看到這群苑裡青農的共襄盛舉。
  臺灣農業勞動人口高齡化,雖然在政策鼓勵下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返鄉從農,然而老農和青農間的觀念差異,難免讓這群青農感到心累。林志豪舉例:「常有老人對我的作法有意見,一下嫌田裡長很多草或,一下說我哪裡做不好。」但他都是笑笑帶過,不多說什麼。
  許多人在面對來自前輩的關切,可能都會感到不耐或是備受壓力,但林志豪卻能以輕鬆詼諧的態度去應對,並堅定內心,繼續按照自己的腳步走。從這些小地方,不難發現林志豪的個性樂觀開朗,即使現在還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也難免會有熱情被現實消磨的時候,但林志豪不後悔當初的選擇,他說:「談不上滿意現在的生活,但很自由!所以我會繼續做下去。」

回上一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