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辛酸 養蜂人程育鈞
刊登日:111-02-07  點閱:1719
程育鈞祖上三代都是養蜂人家,隨著父母年紀大了,於是回家接手「晴盛養蜂場」,主打自產自銷。

程育鈞祖上三代都是養蜂人家,隨著父母年紀大了,於是回家接手「晴盛養蜂場」,主打自產自銷。

  程育鈞祖上三代都是養蜂人家,他曾短暫從是兩年通訊科技業,隨著父母年紀大了,他看到國人養生意識抬頭,認為養蜂應該是有前景的工作,於是回家接手「晴盛養蜂場」,至今過了十六個年頭。
  程育鈞的父親和祖父所生產的蜂蜜是走批發,全部交由大盤收購,價格隨人喊,利潤很低。程育鈞接手後,主打自產自銷。他坦言,找通路銷售是很麻煩、不容易的事,但自己銷售的單價是交給大盤的一倍以上。他直言,不自產自銷的話,回來接手就沒意義。
  他說,蜂蜜比一般農作物更要看天吃飯,像是前兩年花開得不好,就是零收成,不像其他農作,可能今年差一點,少個三、四成;去年蜂蜜零採收,蜂農就是完全沒收入。
  程育鈞的曾祖父原本在雲林養蜂,父親接手後考量西部汙染漸劇,花蓮自然環境條件較好,所以搬到花蓮。但臺灣蜂農不管住哪裡,蜂蜜來源主要都是龍眼花,龍眼花以中南部居多,所以每年約一到一個半月要追花,帶著蜜蜂搬到西部去採蜜,通常約三月底臺南,四月中再到臺中。程育鈞說,蜂農喜歡沒人管理、少用藥的野生龍眼樹,少有農藥問題,也不用擔心蜜蜂受害,但通常地處偏遠、人煙罕至,隨之而來的風險就是被有心人動手腳也不知道。他就曾遇過兩次蜜蜂遭噴殺蟲劑毒害,都造成上百萬隻蜜蜂死亡,損失慘重。
  他也透露,今年(2021年)去臺中採龍眼蜜很靠運氣,有的蜂農採得好、有的不好,主要是因為選的地點,當地開花條件、氣候,或遇到寒流下雨等,都會影響採收蜂蜜,今年就聽說落差很大。
  程育鈞目前是花蓮養蜂產銷班班長,他指出,和西部相較,花蓮農產的銷售通路較少,交通不便、人口也較少,要做自產自銷只能靠在地客人和去外地展售。花蓮農產品很需要去外地展售,走出去就會發現外地人很喜歡花蓮的農產品,但不走出去沒人知道,沒看到就不會買,所以他常看各地有沒有活動,帶著花蓮蜂蜜走出去。花蓮當地約有二、三十名蜂農,有專職也有業餘。
  程育鈞坦言,以農業來說,養蜂團體較弱勢,人數不多,政府單位易忽略,一些補助或計劃也比較少,加上蜂農要追花,不是待在固定地點,受災也很難被注意到,因此蜂農常常必須自立自強的。
  他也感嘆,這幾年臺灣養蜂條件越來越差,程育鈞認為原因包括空氣汙染、工業汙染、農藥汙染等多重因素,還有一項原因是蜜蜂的量已經大於蜜源。近二十年來,龍眼樹的數量少了八成,他呼籲政府能多種一些蜜源植物,讓蜜蜂有食物來源,減少蜂農支出,也能提供國人有更多優質國產蜂蜜。他舉例,林務局近年推動林下經濟,但應該從造林時就要將蜜源植物列入考量,鼓勵林農優先選擇種植蜜源植物,不然蜜蜂食物來源不足的情況下,做林下養蜂等於將蜂農推入火坑。

回上一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