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協槓餐飲 林埏增用在地食材料理
刊登日:111-02-07  點閱:2095
林埏增將自己從農的經驗轉變為餐廳內有機、優質的食材來源,還進一步協助銷售

林埏增將自己從農的經驗轉變為餐廳內有機、優質的食材來源,還進一步協助銷售

  林埏增是宜蘭羅東「伊丼-日式丼飯」餐廳老闆,家中則栽種三星上將梨的「阿宗果園」,從農業斜槓餐飲,林埏增將自己從農的經驗轉變為餐廳內有機、優質的食材來源,還進一步協助銷售,笑稱自家丼飯店是「推廣農產品的直銷站」。
  年輕時曾在廣告公司待過,考量家中多年果園缺工,決定回家接下果園。林埏增有六年的時間專心在種好上將梨,後來生了一場病,癒後考量未來體力恐怕難以應付果園工作,剛好友人要頂讓一間丼飯餐廳,他就決定投入餐飲業。而家中果園則縮減種植面積,除了他自己利用閒暇時間兼顧,也有家人幫忙,但已經不是林埏增主要收入來源了。
  林埏增直言,如果不是農業本科系出身,從事農業會比較辛苦,每項作物都有專業知識要學習,再加上從種植、採收到銷售全都一手包辦,作物從採收到銷售又有時間壓力,最大的挑戰更是要看天吃飯。他說,好在三星上將梨已有相當知名度,銷售不是問題,農民就是要專心把品質種好。
  農業經營的挑戰,以上將梨來說,一年僅一收,中間要經歷很多階段,而且會受到很多無法掌控的因素影響。林埏增說,每年從元旦左右要嫁接花苞,梨的花苞是自日本進口,今年(2021年)因為日本下大雪出現短缺,中國的花苞又進不來,種植高接梨的農民都在焦急,萬一沒有花苞,沒得種、也沒得收,目前已近年底,還沒找到解決方式。
  此外,嫁接花苞的成功率也要看天氣,開花之後進行人工授粉,如果不巧遇到氣溫太低或下雨,就會全軍覆沒,購買花苞的成本全都付諸流水,接著照顧半年等待採收。他說,上將梨結果時最怕遇到颱風和高溫。有一整年沒有颱風侵襲臺灣,高溫過熱使梨子都曬傷不能賣,只能倒掉,損失慘重。
  林埏增約三年前轉進餐飲業,因原本認識許多農友,生產的農產品品質都很好,於是選擇拿來當店內的食材。雖然成本較高,但有機認證的食材不易被取代,甚至客人吃了喜歡,店內就可以幫忙訂購。他說,有的農民會種不會賣,銷售是很大問題,所以自許經營的丼飯店,另一個角色是「推廣農產品的直銷站」。
  未來進一步,林埏增還思考結合供應店內食材的農友,舉辦食材產地旅遊,帶領消費者進入產地認識食材,學習分辨不同品種以及判斷品質,進行食農教育。他說,現在很多人上市場買菜還是價格取向,選便宜的買,他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各種農產的特色,像是稻米的種類繁多,不同品種適合的料理也不同,知道優缺點,價值才會出來。
  他感嘆,臺灣農業技術進步,但農業價值一直沒被看見,很多農民用心種植,但優勢難以被顯現。他舉例,臺灣米的品質跟日本米相較並不差,但日本一包米可賣到上千元,臺灣米都沒人要買,讓他深感「農產品的價值要被看見」。

回上一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