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雨恩結合社區資源,行銷在地
刊登日:108-01-30  點閱:1984
青農:鍾雨恩

青農:鍾雨恩

       107年度青年農民專案輔導計畫第三屆百大青農鍾雨恩在農業上努力發展,成為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的青農典範。

站穩腳步 夾縫求存

       一路走來雖是辛苦且屢經波折,好在他堅毅不拔、永不氣餒的個性,讓他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也成就了現在的「天賜糧源」。

學以致用 實現社福

       鍾雨恩在大學時主修社會工作,按一般常理來說,畢業後從事社會福利相關工作,但因父親回鄉承接阿公事業的這個決定,讓他開始思索是不是應該要回來幫忙父親共同經營,正當他迷惘的同時,學校指導教授告訴他說:「回鄉幫助農民改善現有的生活品質,其實也是一種社會福利實現的方式」;如此,他便帶著要改善農村生活與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的信念,回到家鄉跟著父親一同打拼。

志同道合 共同產銷

       對於農事生產一竅不通的他,在父親與其他長輩的教導下,很快地就能了解稻米生產的一貫作業流程,而相關的關鍵栽培技術,也都由花蓮農改場的同仁親自到場輔導與協助,以期有效提升產量與品質。

       另外他也招募了附近幾個志同道合的農友,成立了富里有機米產銷第16班,從最初的10幾個班員,一直到現在已經多達30個成員,讓鍾雨恩不禁感嘆這之中的艱辛,真的只有自己走過才知道。當初成立產銷班除了是希望匯聚志同道合的農友外,但鍾雨恩認為只是單純的降低成本,並不是長久之計,而且在這競爭激烈的一級戰區哩,成本在怎樣降,也敵不過在地的大廠。

打造品牌 創意客製

       所以他決定要殺出一條血路,創造屬於產銷班的自有品牌,於是乎他利用富里的環境意象,打造出「天賜糧源」這個品牌;「天」代表了天公伯,「源」表示秀姑巒溪的清澈水流,「賜」是指這片土地萬物的生生不息,「糧」就是這片土地生產出來的優質稻米,簡單來說,天賜糧源的內涵就是「一粒米,入口一刻的感念」。

       而為了要打響天賜糧源的名聲,鍾雨恩針對不同的消費族群設計大小不同的米包裝,以因應市場的需求,另外他也針對不同的目的,提供客製化的產品包裝,如結婚喜宴、慶祝佳節、年屬生肖或文藝創作等,讓米不只是米,更可以是節慶送禮或藝術展現最佳商品。

點對點連接 行銷在地

       以天賜糧源的所在地永豐村為中心,開始往外盤點周遭社區的所有遊憩資源,並規劃以點對點的方式連接,發展出各種不同面項的單元活動,如「富里食尚多」,就是一個結合鄰近原住民、新住民、客家人等飲食文化的美食饗宴。

資料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回上一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