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登入學員登入 農人新樂園粉絲團 RSS訂閱
食農教育課程及體驗活動
訓練、學習,是成功的必經過程
報名操作教學報名操作教學 線上學習線上學習 關閉選單
[臺中市]再生稻區輪作雜糧,省工、低病蟲害效益高
刊登日:103-12-12點閱:3666
農友於田間針對高粱生長狀況及產量問題進行討論

 為配合再生稻田區轉 ( 契 ) 作進口替代作物之政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12 月 05 日星期五上午 10 時 20 分於臺中市清水區農會農業自動化倉庫旁舉開「高粱及大豆栽培技術推廣觀摩會」,介紹高粱及大豆生育特性並輔導農民作畦栽培技術,由本場林學詩場長主持,以及農糧署中區分署副分署長林傳琦及清水農會秘書王維期共同主持,現場有清水區公所農業課課長顏詒啟、清水農會及當地農民約 100 人參加,大家針對大豆及高粱 栽培技術進行討論, 氣氛熱鬧非凡 。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表示,臺中市鄰海地區再生稻面積約 5,731 公頃 ,佔全國 38% 左右,為全國最大再生稻生產縣市。但其品質與產量易受東北季風影響,其未熟粒、被害粒、異型粒及碎米粒比率偏高趨勢,農民收益無法完全確保。臺灣每年進口大豆約 230 萬公噸,進口高粱約 8 萬公噸,國產大豆及高粱自給率低,供需缺口極大,未來可藉在地農業在地消費思維,推廣再生稻地區轉作國產『非基改大豆』及釀酒高粱,生產新鮮安全、低食物里程、在地美味之優質國產大豆及高粱。

 本次示範推廣大豆及高粱均屬旱作栽培,與水稻田輪作可降低病蟲害及雜草防治費用,達省工省成本之效。目前大豆與高粱已至成熟期,生長狀況良好,預估大豆產量約每公頃 2,200 公斤,高粱產量約每公頃 4,500 公斤,兩者均為再生稻區轉作雜糧作物最佳選擇。

 高粱栽培栽培時需加強注意幼苗期之排水,如排水不良可能造成高粱幼苗死亡,因此高粱應採作畦栽培,並保持排水管道之暢通。高粱播種後應使用萌前殺草劑進行雜草抑制,防止雜草生長進而危害高粱植株生長;另種植後約 25~30 天需進行中耕、培土及追肥作業,可確保高粱植株不易倒伏,並有利植株吸收養分及生長;高粱生長初期易受莖潛蠅為害,田間植株如有蟲害防治應進行防治。

        大豆栽培技術應採作畦栽培,畦溝深度約 20~25 公分,種植後應馬上使用雜草萌前殺草劑,然後再進行淺溝灌溉,灌溉水約 2/3 畦高,確保大豆幼苗出土率佳,大豆幼苗期易受莖潛蠅為害,如田間發生蟲害應加強病蟲害防治。

聯絡人: 推廣課  林錦宏

電 話: 04-8523101 轉 400

e-mail : linjh@tdais.gov.tw

 

臺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 青年創業及圓夢網 農產品交易行情站 畜產行情資訊網 農業科技產業情報站 117-1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TOP